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2023“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昌都行大型医疗公益活动义诊现场,前来问诊的居民排成长队,一位藏族居民举起手中的挂号单,示意同行者先去挂号。八宿县地处怒江上游,平均海拔47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3260米。当日,来自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华亚医院等首都各级医疗机构的30余名医疗专家兵分两路,分别在八宿县武钢广场和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义诊,当日共接诊患者578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资料图)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22岁的央青因为头疼和两肋疼痛前来就诊,来自北京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张亚楠详细问诊后为她开了药,并提供了去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医疗建议。当日,来自北京的医疗专家分为全科、妇科、中医科等展开义诊,当地居民多因高血压、关节痛、肠胃病等常见病前来就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34岁的吉巴因长期背部疼痛前来就诊,来自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许建为他现场针灸缓解疼痛。许多当地居民的医疗意识较薄弱,对疾病、症状的认知不清晰。吉巴的背部疼痛持续了3年,但他认为这是“一点点痛”,此前没去过医院就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34岁的吉巴因长期背部疼痛前来就诊,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生许建(左)为他现场针灸后,让他举起手臂感受背部疼痛缓解情况。许建医生曾去青海玉树义诊,他观察到,由于传统观念、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等诸多原因,过去藏区群众生病,普遍缺乏就医意识。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种情况在年轻一代中有所改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来自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专家刘宏为当地患儿义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来自北京的医疗专家在义诊活动现场为一位藏族妇女针灸缓解头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参加义诊活动的群众排成长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等待参加义诊活动的群众排成长队,两位女性环卫工人在等待挂号时握着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武钢广场,前来就诊的群众阅读现场分发的健康手册,学习医药卫生知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北京的医务志愿者带着血压仪、听诊器、药品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准备前往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进行入户问诊和慰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入户问诊慰问时,一位行动不便的居民拄拐起身欢迎医务志愿者的到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北京的医务志愿者来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为他们量血压、听心肺,进行入户问诊,提供治疗方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北京的医务志愿者来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为他们量血压、听心肺,进行入户问诊,提供治疗方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来自北京的医务志愿者来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为他们量血压、听心肺,进行入户问诊,提供治疗方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入户问诊慰问时,医疗专家用瓶盖向老人演示如何将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健康范围内。藏族饮食习惯中盐摄入量较高,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入户问诊慰问时,居民向医疗专家献上哈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